音樂廳最主要的兩個建筑體型為鞋盒式和葡萄園式(也有稱作梯田式)。鞋盒式音樂廳的特點是盡端布置舞臺,窄而高的類似“鞋盒”形狀,一層或多層樓座。葡萄園式音樂廳的特點是觀眾席圍繞著舞臺分區布置,縮短樂隊與聽眾的距離,而且起坡也比較陡(視線好)。眾所周知,世界上音質效果頂級的三個音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和波士頓交響樂廳)都是鞋盒式的。近年來,葡萄園式音樂廳因其良好的圍合感、演奏人員和觀眾的親近感以及建筑空間的美感而得到大量建設,如丹麥哥本哈根音樂廳(圖1)、德國漢堡易北愛樂廳(圖2)等。那么,這兩類音樂廳在聲學特性方面到底有什么區別呢?注意頂部有音樂反聲罩,我看見了!
世界上已經有很多文章通過大量的實測數據描述過兩種體型音樂廳的區別。如Toyota等人(1988年)提出反射聲能累計曲線(RECC),考察不同體型音樂廳內各接收點上的變化。近年來,他們對24個不同體型的世界著名音樂廳[其中,12個鞋盒式、7個非鞋盒式(除鞋盒式和葡萄園式以外的其他體型)、5個環繞形(葡萄園式)],進行大規模且深入的RECC測量,每座音樂廳取15~25個接收位置上的RECC記錄。按早期(80 ms)、低頻(125 Hz/250 Hz)的RECC來考核這些音樂廳。結果表明,10座最佳音樂廳中9座是鞋盒式的,而且它們在正廳池座和樓座之間差別很小。非鞋盒式音樂廳多處于RECC早期、低頻的中檔。葡萄園式音樂廳除了柏林交響音樂廳之外均屬最低。有些音樂廳還由于樓座和正廳的音質差別很大,使得各方評價上出現較大差異。從這些音樂廳中選擇了6個音樂廳的RECC早期、125的平均值進行比較(圖3)。圖3中上面兩條曲線為矩形大廳,另四條曲線為環繞形大廳。
兩種體型音樂廳的計算機模擬結果
本文計算機模擬軟件采用丹麥技術大學開發的世界上公認建聲模擬結果比較可靠的ODEON,版本為14.00Combined。適當調整濰坊音樂廳和盛京大劇院音樂廳的模型,使兩個音樂廳在相同的座位數(以1 200座計)、相同的體積(以15 000 m3計)、各界面材料的吸聲系數相同、后墻都設管風琴和舞臺上都設反聲板的條件下(簡稱同等條件),進行計算機模擬對比分析。調整后的濰坊音樂廳和盛京大劇院音樂廳則分別稱為鞋盒式音樂廳和葡萄園式音樂廳。由于音樂廳的體型相對比較復雜,難以精確地計算它們的體積,而且不同的軟件計算的體積也不一樣。為了驗證它們的體積是否一致,打印了1∶100的3D模型(圖17~圖18),用灌入水的方法證明它們體積完全一致。
鞋盒式音樂廳是凹凸有致(挑出的樓座)的瘦高型,而葡萄園式音樂廳則是典型的矮胖型。通過表3對比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區別在于鞋盒式比葡萄園式音樂廳的墻面面積大約500 ㎡,約占葡萄園式音樂廳墻面面積的1/4,總表面積也相應地增加。計算機模擬時,聲源布置在離舞臺前沿3 m的中軸線上(距舞臺地面1.5 m高),因為左右對稱,測點只布置在對稱的一側(圖19-圖20)。為了方便對比,把觀眾區分為五部分,池座、樓座、側樓座、舞臺側面觀眾席(簡稱舞臺側座)、舞臺后部觀眾席(簡稱舞臺后座)。
結語
總的來說,同等條件的鞋盒式比葡萄園式音樂廳的音質效果要好一些。除了響度、視在聲源寬度ASW和舞臺支持度相差不大外,豐滿度、環繞感LEV和反射聲序列,鞋盒式音樂廳要優于葡萄園式,而且葡萄園式音樂廳舞臺后部、側部及相鄰觀眾席的聲學參量相對比較極端,影響整個音樂廳的音質效果。
通過在舞臺上部懸掛反射板等措施,鞋盒式和葡萄園式音樂廳的舞臺支持度都能做到比較好,因此,指揮和演奏人員在舞臺上并不會明顯感到兩者的音質區別。葡萄園式音樂廳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優點是:拉近觀眾和演奏人員的距離,增加親近感。觀眾席圍繞著舞臺布置,指揮和演奏人員有“眾星捧月”的圍合感。舞臺后部的觀眾可以直接看到指揮的手勢和面部表情,甚至可以讓觀眾成為表演者一員的“切身”感受。觀眾席圍繞著舞臺分區布置,視覺上也比較有美感。缺點是:舞臺正面、側面和后面不同觀眾區的管弦樂平衡有很大差異,這不僅因為不同樂器所發出的聲音有不同的指向性,還因為舞臺一側的聽眾離管弦樂隊某一部分比另一部分更近。舞臺后部的觀眾有其不利的一面,如演奏鋼琴協奏曲時,琴蓋向前敞開,使得坐在舞臺后面的聽者只能聽到一些低音。對女高音演唱聲也是如此,因為高音主要都是向前方發射的。
瑞宇聲學 音樂反聲罩專家 http://www.aiceporn101.top/docs/productfsz.html
|